服装网

着力增强党在新兴领域 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李熙童

2025-04-22 05:23:00

当前,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新业态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,这些新兴领域已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阵地。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,应紧盯“麻绳最细处”发力,牵住工作“牛鼻子”,以“开放式”管理模式、“融合式”党建体系、“暖心式”特色服务,切实把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。

抓机制、强合力,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整体联动”。新兴领域点多线长面广、高度分散、动态变化,参与监管部门多、涉及主体多,必须汇聚各层级、各方面力量资源。要强化横向协同,坚持“管行业管党建、管领域管人群”,把管业务抓党建工作职责写入业务监管部门“三定”规定,不断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,形成两新工委牵头抓总、行业党委具体推动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、街道社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,确保新兴领域党建工作“统得起、兜得住、管得好”。加强纵向联动,将新兴领域党建纳入市、县、街道(乡镇)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重要内容,推动省、市州、县(市、区)两新工委上下联动、贯通发力。

抓重点、强突破,变“有形覆盖”为“有效覆盖”。新兴领域形态灵活、流动频繁、基础较弱。聚力新兴领域党建攻坚,要扭住“牵一发动全身”的关键点,集中力量“攻山头”。常态化开展“四个同步”行动,一手抓底数摸排、组织建设,一手抓动态评估、调整优化,防止“为建而建、边建边散”。突出重点企业、重点行业、重点区域、重点群体,沿着新业态工作链条和线下节点,采取单独组建、链条联建、行业统建、属地兜底等方式,推动组织全覆盖;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,通过建立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组织等方式,实现工作全覆盖。

抓服务、强关怀,变“漠不关心”为“新心相映”。新就业群体普遍辛苦,职业贡献度和社会认同感有落差。应爱“新”,发动全社会建设友好和谐社会,打造“友好楼宇”“友好街区”“友好商圈”等多元场景,让他们感受到各界的体贴善意。应暖“新”,统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,在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建设“暖新驿站”,让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、网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“冷可取暖、热可纳凉、渴能喝水、累能歇脚”。应维“新”,健全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渠道的诉求收集办理机制,梳理涵盖子女入学、住房保障、困难救助等方面服务事项清单,不断完善新就业群体关爱保障机制。

抓融合、强效能,变“管理对象”为“治理增量”。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、创造者和守护者,也是社会治理依靠的重要力量。找准新兴领域党建与企业治理的结合点,组织党员围绕企业创新发展、改进管理等开展建言献策、承诺践诺活动,引导党员在优化流程、降本增效等方面打头阵、当先锋。搭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,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,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、红色骑手等形式,引导新就业群体兼任网格员和楼栋长,参与城市文明建设,全方位凝聚向上向好、同心同向的治理力量。

《青海日报》(2025年04月22日 第5版:江源评论)
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
相关推荐